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关于水泥生产污染控制及低碳环保发展思路

来源:水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结合现阶段我国水泥生产污染现状,要求各大水泥生产企业需要对原有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不断减少污染的排放,节约更多能源,从而显著增强水泥生产节能减排效果。近年来

0 引言

结合现阶段我国水泥生产污染现状,要求各大水泥生产企业需要对原有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不断减少污染的排放,节约更多能源,从而显著增强水泥生产节能减排效果。近年来,由于我国水泥生产企业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生态水泥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推动我国水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深入探讨水泥生产污染控制措施和低碳环保发展途径,主要内容如下。

1 背景分析

水泥生产行业具有耗能高、污染大的特点,水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材料,其性能和质量,不但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美观性,而且关系广大用户的生命安全[1]。结合水泥生产特点能够得知,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之中,通常会产生较多污染物,通过加大污染控制力度,能够推动水泥生产企业朝低碳环保方向快速发展。

此外,从能源节约角度来分析可以得知,通过严格控制水泥生产污染,可以节约大量能源,更好地保护周围生态环境,为建筑工程施工高质量、低碳环保型水泥材料,进一步满足我国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2]。

2 水泥生产污染控制措施

2.1 粉尘控制措施

粉尘作为水泥生产期间的常见污染物,不但会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较大污染,而且会加重雾霾程度,严重威胁人体的生命健康,例如,尘肺病主要是人体吸入大量粉尘颗粒所引起的。粉尘控制通常使用高浓度防爆收尘器,进行有效的收尘,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当前时期我国水泥厂主要将电收尘改为袋收尘,改造周期一般不超过16d,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之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灰尘排放浓度明显下降[3]。

2.2 CO2控制措施

CO2作为水泥原材料转向成熟环节所产生的污染气体,该气体会加快全球变暖速度,引发较多的自然灾害,比如海洋风暴与陆地干旱等。为了增强CO2控制效果,水泥生产企业需要尽可能减少水泥熟料的使用量,采用新型生产原料,明显减少CO2的排放量[4]。

2.3 SO2控制措施

SO2是在水泥生产高温氧化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来自水泥燃料与原料,若控制不到位,任其排放到大气当中,会引发特别严重的污染,故水泥生产企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SO2控制环节,水泥生产企业可以及时更换原材料,并加入适量的消石灰,合理安装水洗塔,辅助使用除尘器进行除尘。

2.4 氮氧化物控制措施

氮氧化物是水泥熟料燃烧环节产生的,主要由氮气与氧气结合而成,具有比较强烈的味道,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影响均比较大。在实际控制过程中,水泥生产企业需要对炉窑内部结构进行优化,采用分解炉燃烧模式,并运用SNCR+分解燃烧技术,能够显著减少氧化物的排放量,进而达到相应的控制目标[5]。

3 低碳环保发展途径

3.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环境保护作为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会产生较多的CO2,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可再生能源逐渐减少,环境容量压力不断增加,水泥生产企业需要对原有的生产工艺进行全面优化与改进。比如,合理利用各类工业废料替代原有的天然材料,或者使用粉煤灰替代黏土配料,不但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3.2 加大新型干法水泥的研发力度

(1)合理研发干法水泥材料,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损耗量。近些年来,由于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水泥生产企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通过运用干法水泥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水泥材料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水泥生产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时,结合水泥生产原材料特点可以得知,积极应用干法水泥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泥的产量。

(2)积极引进新型设备。先进设备的有效运用,能够明显加快水泥的生产速度,降低生产能耗,有效满足水泥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需求。针对水泥生产企业内部的各项工艺设备,在满足其实际使用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露天或者敞开式布置方式[6]。

(3)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对于水泥生产企业来讲,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新型技术与设备的良好运用,可以为水泥生产提供良好支撑,确保水泥生产过程当中的粉尘排放量与污染物排放量符合规定标准要求。与此同时,水泥生产企业在具体工作当中,还要结合国家规范标准相关参数,加大日常管理与控制力度,优化与调整传统的水泥生产工艺,确保各项设备能够稳定运行,真正达到提升水泥生产能力的目标。

文章来源:《水泥》 网址: http://www.snbjb.cn/qikandaodu/2021/0706/765.html

上一篇:构建水泥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思考
下一篇:纳米对钢渣水泥基胶凝材料的影响

水泥投稿 | 水泥编辑部| 水泥版面费 | 水泥论文发表 | 水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水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